“创芯时代”回首中国微创发展史(二)
发布时间:2022-05-09
腹腔镜微创外科经历了3个发展阶段,即从“要不要做?”到“如何规范做?”,再到“做什么?”。回首过去,微创手术已从最初的单纯胆囊切除拓展到胃肠、肝胆胰、减重代谢、疝与腹壁外科等领域,手术量和手术复杂度逐步提高。展望未来,微创外科将更多地结合疾病本身治疗的进步而发展,人工智能、虚拟现实、下一代移动通信传输、肿瘤靶向治疗等技术将助力微创外科的进一步创新。微创外科也将秉承“绿色”理念,实现可持续发展。
1991年,腔镜技术被引入我国,引领微创治疗理念逐渐深入人心。
腹腔镜技术自上世纪90年代登录我国以来,为传统外科的创新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并且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对我国外科学界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我国第一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在1991年2月完成的,时至今日已经过去了31年。可以说中国腹腔镜外科的31年,已经彻底改变了中国外科的面貌,使中国外科手术范式已经从传统开腹转变为微创手术,这对于很多外科医生乃至手术团队来说,可以说是彻底改变职业命运的一次变革。如同一个人从出生到而立之年,中国腹腔镜外科的成长也经历了每10年一个发展阶段。最初的10年里,腹腔镜外科是以胆囊切除为主的良性病变切除与功能修复手术。进入到21世纪后以胃肠道恶性肿瘤切除为代表的肿瘤外科才真正的蓬勃发展起来。当时大陆的医生大多通过观摩香港医生的腹腔镜胃肠手术开拓了眼界,第一次认识到腹腔镜下可以看到如此清晰的解剖,超声刀作为一种全新的手术工具可以如此无血的进行解剖和分离。使很多优秀的外科医生下定决心投身到胃肠微创外科的事业中来,而他们现在都已成为国内外科界的领军人物。回顾腹腔镜手术三十余年发展历程,每一次设备技术的迭代、更新都带来手术技术的发展与进步。从单晶片到三晶片摄像系统,从标清到高清的视觉系统,从腹腔镜到机器人手术,使我们有种“技术进步引领外科手术发展”的感觉,但到底是技术引领抑或是术式引领,始终困惑着我们。良性及功能性疾病的手术治疗或许依赖于技术进步,但恶性肿瘤的微创手术并不带来病人长期疗效的改变。疾病转归自有其规律,所以,最先进的技术并不一定给病人的疾病诊治带来获益。对于肿瘤的治疗,外科手术只是局部治疗,更多治疗方法的出现必将对未来微创外科的发展带来深远影响。不管微创技术平台如何创新,30余年的发展显示腹腔镜仍是主流的微创手术平台,只有明显改善治疗效果的技术平台才是创新的革命性平台。
过去的10年里,中国腹腔镜胃肠外科逐步走向辉煌。在结直肠癌方面,2010年国家卫生部医政司通过颁布《结直肠癌诊疗规范》,明确了腹腔镜微创手术在结直肠癌根治性手术中的应用地位。在胃癌方面,2009年中国腹腔镜胃肠外科研究组(CLass)在广州成立,标志着中国腹腔镜外科走上科学的道路,从只重视技术到注重学术,从只重手术数量到重质量,从只有数据到拿出证据,从各中心单打独斗到全国多中心合作。2014年,全国第一项腹腔镜胃癌前瞻随机对照研究(CLass-01)完成入组。该研究结果于2019年发表,这是我国首次在国际上首次揭示了腹腔镜治疗局部进展期胃癌的远期疗效,获评当年中国医学科学院十大临床医学进展。并成为美国NCCN指南的制定依据,说明我国进展期胃癌腹腔镜治疗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图象技术的发展,80年代出现了连接镜子的摄像系统的图象显象系统后,改变了只有操纵者一人能看操作过程的现状,极大的推动了该技术的推广与普及。
随之涌现出了大量先进的手术器械,更加推动了微创外科的发展进程:内镜超声、超声刀、微型手术器械等。
- 从最初对疾病的诊断,发展成现在的涉及几乎所有专业的一类学科
- 微创手术利用高精尖的图像系统及微型器械,将传统手术操作的创伤减少到最小程度
微创发展未来
微创的问世绝非偶然,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高度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一项重大的技术革新,是未来外科发展的方向,未来医学发展的最终目标一定是无创伤法代替有创伤法,小创伤代替大创伤的方法。对病人而言,创伤小、恢复快、节省大量人力物力,无论是社会效益还是经济效益,都是不可估量的。
声明:图文摘自好大夫在线张楠、百度文库、中国实用外科杂志。本文重在医学知识普及,不求任何经济效益,如有侵权,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