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鼻喉镜篇】内镜下经鼻蝶入路切除颅咽管瘤
发布时间:2022-04-15
患者为57岁男性,主因渐进性左眼视力下降入院(OS 20/800,左颞侧视野缺损)。
冠状位和矢状位T1增强显示一个鞍区囊实性占位,考虑颅咽管瘤。病灶压迫左侧视神经,使其向前上移位。 激素检查提示低皮质醇血症。 手术入路:内镜下经鼻蝶经鞍结节入路。 双鼻孔入路,手术由神经外科医师和耳鼻喉科医师配合完成。 术中主要使用直径4mm的硬质0º内镜,30º和45º镜备用。
保守治疗:定期MRI随访、激素替代治疗。
其他手术入路:显微镜下经鼻蝶入路、经颅入路(眶上入路、翼点入路、颅眶颧入路)。
仰卧位,三钉头架固定头部。
头后仰10º-15º。
头向左肩方向偏转20º-30º。
常规使用神经导航。
对于复发、侵犯海绵窦或已知有颅神经受累者还需行神经电生理监测(SSEP,CN3,CN6)。
手术室布局:
手术步骤:
用Kerrison咬骨钳尽量咬除蝶窦前壁,并切除蝶嘴(包括犁骨和筛骨垂直板),切除的骨质保留,可用于鞍底重建。
磨除蝶鞍、鞍结节和碟骨平台骨质。
多普勒探测海绵窦段颈内动脉的位置。
患者于术后第3天出院。
术后3个月复查时患者诉视力、体力和性欲较术前改善。
术后8个月时未见肿瘤复发且患者不需要激素替代治疗。
术前应确定术中是否需要保留垂体柄。
术中应重点关注视神经减压。
保护垂体上动脉及其分支保证视交叉的血液供应。
术中全切或更为激进地切除粘连的肿瘤囊壁会带来不必要的并发症。
术者应在肿瘤切除程度和并发症规避之间仔细权衡。
MDT模式能够促成最佳的治疗决策和多模式诊疗,包括激素替代治疗和放疗。
声明:本文部分内容转自神外资讯,本文重在医学知识普及,不求任何经济效益,如有侵权,及时联系我们。